日期:2012.08.15 來源:聯合新聞網
相聲就像是院裡的一盆花,大家都覺得漂亮,但就是沒人澆水。──吳兆南
時間:2012年7月11日下午2時
地點:豪悅大飯店Lobby
受訪者:吳兆南、劉增鍇
「年輕時說相聲,是為了活著;爾後我活著,是為了說相聲!」這是吳兆南的經典名句,如此真切、豪氣、鏗鏘有力的話語,此時,在台灣,還非得從他口中說出不可!
有貢獻,不止有點兒
相聲國寶吳兆南(右)及弟子劉增鍇。 記者盧振昇/攝影 |
聊起相聲這個在詼諧之中傳遞文化內涵的傳統說唱藝術,吳兆南一口字正腔圓的北京話這麼說著:「我個人還真是有點兒貢獻!」一個人,大半輩子,講過了三百個段子,相聲的傳承與推廣,他的貢獻豈止是「有點兒」而已。
吳兆南在2009年獲頒「第二十屆傳統藝術類金曲獎特別貢獻獎」,當時上台領獎的他表示此獎給他很多鼓勵,激勵他再接再厲。而在這之前,他早在1967年出版了台灣第一張相聲唱片,加上個人演出的段子,由唱片、錄音帶一路跨越到DVD時代,發表、出版的相聲段目,數量多達三百;且打從1998年,收了侯冠群、劉增鍇、郎祖筠、劉爾金、樊光耀等徒弟至今,他每年定期師徒公演,並持續推出新段子。如此豐碩的紀錄,在台灣,甚至在世界上,都無人能出其右。
台灣有個八十八歲的老傻子
就在採訪前幾天,郎祖筠主持《點燈十八——愛分享》演唱會,在台上提到:「台灣有個八十八歲的老傻子,一輩子都在做相聲。」徒弟說師父傻,卻又一語中的,引來哄堂大笑,當時吳兆南就坐在台下,鏡頭焦點轉到他臉上,大家都瞧見他樂開懷,弟子開他玩笑,一點也不以為意,吳兆南說他們師徒之間一向如此。
而此時,我們要邊聊邊拍照,工作人員拿來茶水就往吳兆南前頭的茶几上擱著,他趕緊阻止:「放凳子那兒……等照完再擺上。」大師平時沒一點架子,但拍照可也算是工作之一,杯子、瓶罐這麼放不就也給拍了進去,不能「耽誤了畫面」哪,遇上工作這等要事他一點也不馬虎。
郎祖筠用「老傻子」形容吳兆南頗貼切,但我好奇的是,相聲在民族藝術裡為什麼重要,它究竟有什麼令人著迷之處,能讓吳兆南願意為它而活?
畢業於中國大學經濟系的吳兆南,1949年來台後,加入了光榮國劇社,曾以京劇演出為職業。之後與魏龍豪搭檔演出相聲,不但為自己創下高知名度,也讓相聲的薪火傳承燒得很旺。
從中國傳統戲曲跨到相聲,好像差不遠,但劇種、曲種不同,跨行其實有一定的難度。有人說「唱戲的腿兒,說相聲的嘴兒」,直指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,不過要表演相聲,光是鍛鍊說話的節奏、韻律還不成,沒有戲味兒就不夠味。而創立螢橋樂團的馬繼良告訴吳兆南:「你嘴滑,一定能說相聲!」吳兆南自嘲是為了「活著」、為了生計才被動改行說相聲,不過學京劇時的他文武丑都學,奠定了日後說學逗唱的基礎,倒教人覺得,他就是命中註定該這麼跨過去才是。
相聲起源於同光年間
吳兆南提到,相聲跟其他的藝術截然不同,它有著一個特別的範疇,「它很靈活」,不受時間、空間的限制。不但有傳統的段目,也可以自個兒編現代的段目,甚至昨天今天才發生的一些事情,也可以組織成一個小小的段目;空間上,不論我國的,還是咱們國家以外的、世界上的事兒全都可以說。
「只要是正面的、值得我們來宣揚的,就應該說。相聲,是滑稽和譏諷的口頭民俗藝術。」吳兆南認為,正因為它是一個有滑稽性、逗笑的表演,所以大家習聞樂見;它沒有拘束,並不是千篇一律,同一個傳統段目,可以由不同的表演者來詮釋,而且可隨時調整,與時俱進。
相聲起源於清朝同光年間,當時表演者不敢明目張膽地諷刺皇帝、朝廷,不過明的不能諷,就暗地裡意有所指。甲午戰爭時李鴻章創立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,〈馬關條約〉簽訂後,民間議論沸騰,所以「台上的人一嘲諷,現場觀眾就有所體會,不過那人(這裡指的應是受慈禧太后喜愛的京劇演員劉趕三,他演出時常譏諷時事)後來被李鴻章的兒子責罰」。吳兆南覺得像這種相聲的譏諷是好的,「就是得冒著險,那……李鴻章的兒子叫什麼來著?」吳兆南這一問,此時陪在一旁的「吳兆南相聲劇藝社」團長劉增鍇開口了:「李經方是吧。」
相聲中有不少文學的段落,表演者無形中也得豐厚文學的內涵,至於對歷史、遺聞軼事的通曉了解那更是基本功,套句吳兆南說的:「總不能把乾隆、光緒給擱錯了!」更重要的,吳兆南要求得「讓人民達到吸收的目的」,這可是說相聲的責任。
活辭典與快譯通
連想都不必想,吳兆南隨口一唱、一念就是個傳統的京劇、相聲段子,他的腦子就是本活的相聲辭典,對台灣人來說是人間至寶,至於他身旁的徒弟劉增鍇,對我來說就是進階到科技時代的「快譯通」。
提起這種驚人的強記能力,吳兆南聊到從前在大陸演京劇時,總是演出不久前才決定段目,還沒跟表演者都商量過,如果是新手遇上不懂的角色就趕緊找人問、找人學,若是老將還遇著不會的段目,那是丟人的事哪。要想上台演出,功夫得自己紮得夠深才行。相聲的學習,他說:「吸收最多的是在廣播電台,日久天長就記住了,到台灣就根據記憶反芻。」不過光靠記憶還不夠,像過去談科舉,現在總不能再說這些,所以傳統的段子常常需要修改。
相聲本夠幽默,也得表演的人能達到在台上要什麼效果就有什麼效果的境界才行。吳兆南以為:「相聲沒有科學的講法,但有隱藏的規則。」這種潛規則才是最需要下功夫的功夫,所以相聲藝人講對口相聲原則上是不必「排(練)」的,先「過」一下即可。但他也提到師父侯寶林演出則是必排,那是自我要求,劉增鍇說:「那是侯寶林有意識地要成為一個大師!」
嘻嘻哈哈的養生之道
「相聲就像是院裡的一盆花,大家都覺得漂亮,但就是沒人澆水。」吳兆南談到光是靠個人努力還不夠,相聲需要政府大力支持,他不諱言相聲是適合用來「歌頌」的:「相聲確實有深入骨髓的力量。」他提起從前大陸的一胎化政策就是靠相聲推廣;「相聲就沒有一個段子是教人向惡的,所以聽相聲的沒有壞孩子,可說是個沒有負面影響的藝術」,所以不論用來教養孩子、輔佐善良風俗都很恰當,歡迎政府好好「利用」。
就像吳兆南說的,相聲本裡內容不脫傳統價值觀中的情義、忠孝。於是,他講相聲講了一輩子,收徒弟的要求,讓人有點意外,又不太意外——一定要孝子。問起高壽的他養生之道,想當然跟相聲也有關——向來嘻嘻哈哈。「為了維護自己的軀殼使用權」,他生活規律得很,睡覺、起床、吃飯,該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,不貪吃——吃得少、不逞能——不論洗澡、過馬路該注意的都要注意。他語重心長地說:「什麼事都沒有健康重要!」是啊,瞧他精神飽滿、活力充沛地在台上演出,那句由他和魏龍豪發明的相聲開場白「上台一鞠躬」,說了數十年仍精氣神十足。
相聲幽默日
訪問到最後,劉增鍇當然得談談吳兆南最近的演出。為紀念相聲泰斗侯寶林九秩晉五冥誕,「吳兆南相聲劇藝社」串聯了對岸侯寶林親傳弟子,與同門師兄弟吳兆南同台獻藝,還特別邀請曾寶儀、郎祖筠、邰智源主持,於8月31日和9月1、2日,連續三天演出《侯門深似海》。
此外,吳兆南今年也率領徒弟劉增鍇、郎祖筠、劉爾金,以及徒孫姬天語聯演,並特別邀請魏龍豪的大弟子傅諦,以末日為主題,全新創作所有段子,於11月23、24日演出三場《相聲憂末日?幽默日!》。相聲藝術宜古宜今,自然不能放過「末日」這2012年的重要議題,擔心末日來臨嗎?「吳兆南相聲劇藝社」決定幽「末日」一默、幽你一默,在世界毀滅之際,該擁抱愛情?該辦個瘋狂告別趴?甭「憂」了吧!來一場詼諧逗趣的相聲,連末日之後如何到地府PaPaGo都能說說唱唱給你聽。
【韋瑋/台北報導】
留言列表